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6)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6),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6) 近现代的中外关系 一、近现代不同阶段的中外关系 1、晚清时期 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860年);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开端,林则徐等开明地主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阶段(从1861年到甲午战争之前):“和局”,清政府办洋务以自强。 第三段(从1894年至1912年);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华民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成立以后颁布的《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于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条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1924年,孙中山北上时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势力。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 3、新中国时期
正确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本质及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都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国家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至少有一个正常关系。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我交政策的立足点;③我国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过程;④转变与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建国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作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由原来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②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③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我国发展的疑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