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
内容 |
说起重阳节的古诗,大家必然马上想起的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当然不止这一首,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篇二: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篇三: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小诗。此诗完全洗尽了李白的豪迈之气。诗中说菊花两次遭到采撷,是在暗喻自己的从政经历,以此表达内心的苦闷。 【注释】 ①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 ②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翻译】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鉴赏】 此诗与《九日龙山饮》,同作于当涂。这首诗是李白历尽人世沧桑之后的作品。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篇四: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韵译 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散译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玄武山:蜀地山名。 ⑵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⑶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⑷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