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8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章节选择题及答案四 |
内容 |
各位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考友们,出国留学网精心为您整理了“2018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章节选择题及答案四”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考试顺利!更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章节选择题及答案四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1.下面哪一项属于利他行为的特征(B) A 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 B 利他者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C 希望获得某种回报 D 不会给利他者带来生命财产的威胁 2.弗洛伊德是从人的(D)来解释人的攻击性的。 A 挫折经历 B 遗传基因 C 对侵犯性行为有意或无意的观察学习 D 破坏性本能 3.以下哪种攻击性行为属于手段性攻击行为(BCD) A 猫咬老鼠,但却不吃 B 母鸡攻击靠近小鸡群的猫 C 蜜蜂蜇偷吃蜂蜜的熊 D 炸毁敌方的碉堡 4.影响侵犯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有(ABCD) A 个人所受到挫折 B 个人的性格与认知水平、道德观念 C 侵犯性榜样 D 当时的情景 5.道拉德的动机论认为(A)是引起侵犯的一个原因。 A 挫折 B 遗传基因 C 侵犯榜样 D 动物攻击性 态度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态度的构成成分(B) A 认知 B 印象 C 情感 D 意向 2.在态度的三种成分中(A)成分相对独立一些,与其它两种成分的相互影响也小一些。 A 认知 B 印象 C 情感 D 意向 3.维纳的两维度成败归因理论里运气属(B) A 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B 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C 不安定的原因 D 不能接受的原因 4.认同与顺从的最大区别是(C) A 前者是一时性的 B 前者是整个态度的根本转变 C 前者是自愿的过程 D 前者是最稳固的态度 5.各种媒体的广告通过改变观众的态度来推销其商品,这种改变态度的方法属(D) A 群体影响法 B 活动参与法 C 角色扮演法 D 劝导宣传法 6.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A)的反应倾向。 A 持久性与稳定性 B 稳定性与短暂性 C 一致性与短暂性 D 持久性与一致性 7.社会测量法主要是通过(B)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结论。 A 人际关系图 B 向群体成员提问题 C 参照测量法案 D 群体成员互相打分 8.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态度的转变过程是(C) A 认同→ 顺从→ 内化 B 接受→ 顺从→ 内化 C 服从→ 同化→ 内化 D 顺从→ 接受→ 内化 9.下面有关态度三种成分说法正确的是(BC) A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生矛盾时,认知因素会起决定因素 B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生矛盾时,意向与情感的关系超过意向与认知的关系 C 态度的三种成分中,认知成分相对独立一些 D 情感是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是进行具体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 解析: 第1题 <态度的构成 (一)认知成分:认识、了解和评价 (二)情感成分:态度的核心 (三)行为倾向成分:反应的准备状态 第2题 态度中三种成分一般来说是相互协调一致的,没有矛盾的.但有时发生矛盾时,其中的情感因素起主要作用,而认知相对独立一点.生活中确实有这种情况,有些道理大家都懂得,但并不能真正转变一个人的态度,因为认识上的转变是容易的,要在思想情感上得到转变就比较困难,也很缓慢. 第3题 维纳根据海德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因除了内因和外因外,还应考虑其稳定性。所以行为的原因就可以分为(1)内因——外因方面;(2)稳定——不稳定方面共两个纬度。两个方面都很重要,是彼此独立的。暂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关重要。这样就形成了四个范畴。 第5题 改变态度的方法。(1)劝说宣传法 ;(2)活动参与法;(3)角色扮演法;(4)团体影响法。 第6题 态度一旦形成以后,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而不会轻易地改变,有些态度甚至融合成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态度的稳定性会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规律性,使同一个人对同一对象形成固定的反应倾向. 第7题 社会测量法是一种测定团体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J.L.莫雷诺于1930年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参与研究形成莫雷诺学派,其成果发表在莫雷诺主编的《社会测量》(1937~1955)杂志上。 莫雷诺的社会测量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性联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情感性联系的基本类型有吸引(喜欢)、拒斥(反感)和中性(漠视)。通过对人们之间的情感性联系的测定,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该理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用团体中揭示出来的社会心理规律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但是,这种社会测量方法对于研究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社会测量法是向一个团体中的成员提出一些问题,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自己的朋友,再根据这些选择来分析团体的人际关系。在设计社会测量时,研究者必须对下列3个问题作出决策:①向被试提出什么样的选择标准的问题。②允许被试有多少个选择。③一次测量提多少个问题。选择的标准有强弱之分。例如,"毕业分配时你喜欢和班上的谁分到一起工作?"此问题对被试的生活较持久地起作用,属于强标准。"你喜欢和班上的谁一起去郊游?"此问题可能是临时性、情境性的,属于弱标准。问题也可以拒斥的方式提出。例如,"你不愿意和班上的谁一起去郊游?"在社会测量中,允许被试的选择数可以限定(如限定被试选择喜欢或讨厌者2~3人),也可以不限定。一次测量提多少个问题虽无严格限制,但一般提3~6个问题者为多。社会测量所得结果,通常用4种方法加以处理:①图示法。以小三角形或圆形代表团体中的每个人,他们之间的吸引或拒斥关系用实线或虚线连结起来。这种图称为社会关系图。②矩阵法。作一个□×□的方形表格(□表示一个团体的人数),表格的首行和首列填上被试的编号,以数值或符号在表格内记入团体各成员之间的吸引或拒斥关系。③指数法。根据每个人被选择数或被拒斥数计算出如地位指数、凝聚力指数等,比较其数值的大小。④统计法。用统计的方法处理团体成员的被选择数或被拒斥数,如求等级相关、机遇比率等。 社会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直观地以数量化的形式表明团体的内部结构和人际间的吸引和拒斥关系。缺点是其信度和效度有时较低,难以查明人际吸引或拒斥的原因。 第8题 服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表面上的行为. 同化: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内化:这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