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教案
内容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 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篇二:咏雪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篇三: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篇四: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一、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⑴“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⑷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⑴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⑷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0 7: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