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内容 第一课 好朋友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与小狗》,并尝试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表演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想象玩具兵的样子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3、会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记住同学的名字,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 C→F 2 ∕4
    1 2 ∣3 4 ∣5 —︱5 4︱3 2︱1 —‖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1、老师清唱、范唱歌曲。
    2、学生跟老师学打节奏。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弹琴,学生跟旋律学唱歌词。
    5、分组学唱。
    6、全体齐唱歌曲。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学生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2、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集体评价好在那里?
    3、全体再次表演。
    五、学生再次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出教室。
    1、要求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
    2、要求学生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边唱边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摘果子》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3/4
    5 5 6∣ 5 5 3∣ 5 3—∣5 3—‖
    小宝 宝,睡 觉 了。lu lu lu lu。
    三、学唱并进行歌表演《拉勾勾》。
    1、老师自弹自唱歌曲进行范唱,学生聆听。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
    5、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
    6、全班唱歌,请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谁表演得最好。
    四、聆听并表演《口哨与小狗》。
    1、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音乐中有什么声音?
    3、再次聆听音乐,鼓励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走出教室。
    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要求学生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走出教室。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教学内容:
    1、集中注意力地聆听《快乐的一天》,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并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
    教学重难点:
    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绳子、小奖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快乐的一天》,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怎样。
    2、复听时,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其多列》并会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 C→F 2 ∕4
    5 6∣5 4∣3 2∣1 2∣34∣5-∣
    我 爱 我 的 小 羊,小 羊 怎样 叫?
    3 3∣3-∣5 4∣3 2︱1-‖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三、学唱新歌。
    1、老师边弹琴边范唱,学生认真听。
    2、指导学生依次读准节奏,让他们知道跑跑与走的时值是相等的。
    3、老师按节奏带读歌词。
    4、老师弹琴,学生小声吟唱歌词。
    5、学生大声听琴声唱歌曲。
    6、学生边唱歌曲边做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聆听《快乐的一天》。
    1、让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2、完整地聆听音乐,提问:每首小曲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音乐,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表达自己的感受。
    4、个别表演,其余学生参观,然后进行评价。
    五、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用听唱法学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跳绳》。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自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2∕4
    2 5∣5 1∣2-∣2 5∣5 1∣2-∣
    清 早 上 山 坡, 多 呀 多 快 乐,
    2 2 ︱6 6 ︱5 3 ︱2—‖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自弹自唱歌曲,学生认真倾听。
    2、跟老师打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小声哼唱歌曲。
    4、学生大声唱歌曲。
    5、鼓励学生大胆编创歌词。
    6、个别学生将创编的歌词唱给全班同学听。
    四、带学生到操场表演《跳绳》。
    1、排好队伍,分发绳子。
    2、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
    3、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跳绳表演。
    4、分组比赛跳绳,评出优胜者。
    五、进行颁奖活动。
    1、小评委出列。
    2、获胜者出列。
    3、进行颁奖仪式。
    第三课 祖国您好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颂祖国》。
    2、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同唱一首歌》,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难点:
    慢慢积累熟悉歌曲唱名所获得的音高感受;培养学生边唱边拍能力,感受歌曲的节拍。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爱国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让学生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培养学生边唱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摘果子》的旋律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2∕4
    5 3∣5 3∣ⅰ 6∣5—‖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习新歌。
    1、老师弹旋律,学生聆听。
    2、老师自弹自唱歌曲,学生认真听。
    3、引导学生看图,老师示范拍手、拍腿,学生跟着学拍手、拍腿。
    4、老师带学生边拍手、拍脚边按节奏朗读歌词。
    5、老师弹琴,学生边拍手、拍脚边唱歌词。
    6、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四、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完整聆听一遍,启发学生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系学校的升 旗仪式,让学生说一说国歌响起时,自己应该做什么?
    2、复听一遍,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爱国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内容,自己应该怎样做?
    2、老师进行爱国教育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聆听《颂祖国》后,学生能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能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同唱一首歌》,在感受歌曲时进行拍手、拍脚,有一定的节拍意识。
    3、启发学生自己编创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吹喇叭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F 3∕4
    5 3 0∣5 3 0∣5 3 5∣3 0 0‖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三、学唱歌曲。
    1、老师弹琴,学生聆听。
    2、老师自弹自唱,学生认真听。
    3、老师带学生进行拍手拍腿的动作,第一拍拍手,第二、第三拍拍腿。
    4、合着节奏边拍手拍脚边朗读歌词。
    5、跟着旋律边拍手拍脚边唱歌词。
    6、分小组编创动作,小组交流。
    7、一组一组展示编创的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评出优胜组,进行表扬。
    四、聆听《颂祖国》。
    1、要求学生初听音乐时轻轻拍着手合上音乐。
    2、谈一谈,听了这段音乐是想跳舞还是想散步?
    3、复听音乐,要求学生动起来,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
    4、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
    5、启发学生编创节奏,老师指导。
    6、进行交流创编活动。
    五、进行课堂小结。
    1、表扬大胆创编的学生,鼓励学生要积极上音乐课。
    2、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就要从小做起,从现在热爱学习做起。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的: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种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细心的好习惯。
    4、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内容:
    1、聆听《三只小猪》。
    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3、表演《动物说话》
    4、创编与活动--认识木鱼。
    5、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
    6、编创与活动。 ——认识碰钟
    教学重点:
    学习创造,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歌曲,并能配合拍、踏、声势律动来体现。
    2、节奏、歌词的创编
    教具准备:
    电子琴、教学挂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音乐,想像表演
    1、播放表现小兔子(袋鼠、青蛙)大象(熊猫、狗熊)形象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想像,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学生仔细聆听跳跃的、缓慢的音乐,展开想像。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做出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动物说话》
    1、节奏导入
    2、欣赏歌曲《动物说话》第一段。
    3、由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例题节奏朗读歌词。
    4、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
    5、演唱歌曲。老师提示:怎样演唱能够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6、分配角色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三、创编活动,发展个性
    1、创编节奏。
    ①教师变拍节奏"×× ×× ×",让学生模仿
    ②学生自己创编新的拍踏节奏。
    ③播放歌曲《动物说话》,学生随音乐自由创编拍、踏节奏、声音律动。
    ④挑出一种最好的拍踏伴奏方式,随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拍踏。
    2、创编歌词。
    ①学生分组运用各种动物的叫声,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
    ②各组有表情地演唱创编歌曲。
    四、小结:
    小动物和人类应该做好朋友,人们应该保护他们。
    第二课时
    一、有表情演唱《动物说话》
    二、创编与活动
    1、认识木鱼(学习敲击木鱼的正确姿势,要通过学生探索、学习来完成)
    ①观察示意图,掌握怎么敲。
    ②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敲,有几种敲法(讨论)
    ③学生自己讨论,探索,发现。④ 演示敲法
    2、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
    【要求】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演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三、聆听《三只小猪》
    1、完整聆听《三只小猪》老师:"谁能说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象在做什么?"
    2、复听《三只小猪》
    ①让学生边听边自编动作表演出三只可爱的小猪。老师:"看谁能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叫了"
    ②边听边学小猪的叫声。
    3、根据三幅动作提示图做动作。
    ①扭着身子学小猪走路。②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③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四、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分段复听,将音乐分为两部分。
    ①“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什么声音?”
    ②“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象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3、听音乐表演
    4、创编
    ①启发学生创编结尾,小组讨论设计。
    ②分组展示创编的结尾,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
    ③利用乐器、人声、拍击动作为乐曲创设结尾。
    五、小结
    1、老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不仅听到了音乐里的叫声,还懂得创编,可真了不起,比一比刚才哪个小组创编得最好,为什么啊?
    2、鼓励优胜小组。
    第三课时
    一、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1、教师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跟老师用唱名唱歌。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难点错误纠正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5、学唱歌词。
    6、创编与合作。
    ① 在演唱中变换演唱形式。
    ② 创编动作,表达出真爱小动物的情感。
    ③ 分小组创编歌词。根据插图提示,变换小动物进行歌词创编。
    二、创编与活动
    1、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① 观察示意图,学习怎么敲击。
    ② 演示敲法。
    2、想一想碰钟的声音是长,还是短的呢?学生边唱歌曲,边用碰钟及掌声为歌曲伴奏。
    3、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怎样敲,能敲出短音"。
    板书设计:
    变换拍踏 × × ×× ×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打击乐器,学习并探索了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伴奏。
    第五课 静静的夜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并能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表情来反映。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能用线条来表现音的其它特性:即音的高、低。
    5、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
    2、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3、表演《闪烁的小星》。
    4、创编与活动。
    ① 画星星表示音的高低。
    ② 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理解音的强弱。
    ③ 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音的基本特性--音的强弱,并通过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电子琴、打击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闪烁的小星》
    二、发声练习
    板书:1= C-G2/4
    3 2 | 1 - | 3 2 | 1 - | 5 3 | 2 - |
    风 来 了, 呼 大 风 吹
    5 3 | 2 - | 3 2 | 1 - | 3 2 | 1 -‖
    呼! 小 风 吹, 呼!
    要求:初步模拟大风吹,小风吹的过程中,找到头声位置的感觉,并根据大风、小风,学会控制音量,初步感受音的强弱。
    三、聆听《摇篮曲》
    1、课件演示(无声的画面),美丽的仲夏之夜,一位妈妈哄宝宝睡觉,并轻轻哼着歌……。
    2、谁能完整地把画面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老师:"大家想知道这位妈妈唱的是什么吗"?引出课题《摇篮曲》
    4、请大家边看画面,边聆听《摇篮曲》。
    5、复听。让学生自由地做轻柔的动作,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爱真挚的情感。
    四、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教师用甜美、温柔的音色,轻声的范唱。
    2、有感情朗诵歌词。
    3、模仿旋律歌词。
    4、有表情演唱,并进行小组比赛。
    5、小组讨论:"怎么创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6、学生边唱边表演。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聆听学唱,初步了解了《摇篮曲》静谐的特点和温柔的唱法,回去后,能不能也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1、引入:
    教师:"夏天的夜晚,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草地上,看星星,只见大大的天幕上,一颗颗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象个小眼睛"。
    2、播放音乐,教师边范唱《闪烁的小星》。
    3、展开想像
    ① 老师:"你们在夏天的星空,看到了什么呢?"
    ② 启发学生要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4、学生随着老师做着音高低的手势唱唱名。
    5、教师唱出高低不同的唱名,让学生根据音高低,画出高低不同的星星,让学生体验音的高低。
    6、有感情朗读歌词。
    【要求】
    ①注意读音的准确
    ②注意读出歌词中的强弱。
    ③参见第二段歌词的标记,边做动作边读歌词,表示出2/4拍子的强弱规律。
    7、学唱歌曲。
    ① 启发:
    怎样唱才能表现"静静的夜","你在演唱时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目的】使学生体会要用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② 歌词要唱得轻快、干净,力度不要强。
    ③ 集体演唱时要想到歌曲的意境及演唱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演唱歌曲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8、创编与表演。
    ① 分小组讨论表演动作。② 学生表演。
    9、跟着老师像唱歌词一样唱唱名,并通过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
    三、小结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真美丽,小宝宝我们也要安静地回家去了(跟着《闪烁的小星》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音的强弱
    1、教师出示预先准确的鼓,由学生亲自尝试去敲一敲,得出结论:用力敲声音大即强;轻轻敲声音小即弱。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生活中大小不同的声音。
    3、敲击身边的物品(桌、椅、盒、瓶子…)
    【要求】分别敲出强与弱两种声音。
    4、看图回答:老师:"老虎和猫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声音?"
    5、用我们的身体怎样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提示:可用拍手,跺脚)。
    6、听声音回答问题:(火车由远及近的声音)。
    ① 听到什么?②火车在远处时,比近处时的声音强还是弱?③近处呢?④你能换个方法来表现强跟弱的声音吗?
    7、用强弱两种声音自由拍击即定节奏,分组表演给大家看。板书:
    ①× × | ×× ×‖
    ②×× ××| × -‖
    ③× ×× | ×× ×‖
    ④×× × |×× ×‖
    二、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听音乐《星光恰恰恰》用线条、色彩或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
    2、老师出示线条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现。
    3、学习集体舞基本动作。
    ① 老师示范。
    ② 分解动作学习。
    ③ 动作练习。
    ④ 放慢速度连贯动作练习。
    ⑤ 跟着音乐做动作。
    大家一起跳(可四人、两人或小组跳)
    三、小结
    1、老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歌曲、舞蹈,还感受到音的高低,强弱。
    2、你能不能把学到的舞跳给爸爸妈妈看呢?
    第六课 爱劳动
    教学目的:
    1、聆听《劳动最光荣》
    2、聆听《三个和尚》
    3、表演《洗手绢》
    4、表演《大家来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爱劳动》表现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设计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欧"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律动歌词创编,更好地掌握音乐。
    2、二分音符时值的学习与掌握。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打击乐器、电子琴、磁带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劳动最光荣》律动进教室。
    二、聆听《三个和尚》
    1、聆听《三个和尚》
    2、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3、讨论"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发言,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三、请同学用动作表现出同学们做家务的动作(猜一猜)
    四、请同学用劳动有关的词语来读节奏。
    出示:
    ①2/4 × ×× |× ×‖
    ②2/4 × ×× |×× ×‖
    五、聆听音乐《劳动最光荣》
    要求:边听边随音乐做劳动有关的动作。
    六、学习新歌《洗手绢》
    1、老师引导学生按基本节奏,轻声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引导学生自编洗手绢的动作,掌握歌词。
    3、边读歌词,边做动作。
    4、老师歌表演范唱《洗手绢》。
    【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懂得劳动是件愉快的事、开心的事。
    5、跟学歌曲。
    6、学生边唱歌曲,边配上动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表演汇报。
    7、引导学生编词演唱,让学生思考填哪个劳动的词最适合演唱。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三个和尚交朋友,懂得只有一份辛劳才有一份收获的道理,还学会了歌曲《洗衣绢》,希望小朋友回家后能把故事和歌表演给家长看,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一、创造"劳动"时的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
    1、请同学看图模仿出声音。
    ① 修桌椅的声音(叮当 叮当)②扫地的声音(刷!刷!)③擦桌椅的声音(擦!擦!)
    2、让学生看图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最后汇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二、比较图谱"小人","掌握""×—"节奏
    1、比较节奏×— ,×,×
    说明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欧"也是两拍。
    2、请同学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
    三、学习歌曲《爱劳动》
    1、组合节奏条①学生自由拍击节奏,并指导学生口读节奏,手拍节奏。②学生讨论,重新排列节奏条顺序,使之与歌曲节奏相符。
    板书:
    ①×× ×× |×× × | × 0 | × 0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 × | × — | × 0 ‖
    2、跟唱旋律
    3、按节奏读歌词
    4、学习歌曲,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5、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木鱼、碰铃)请其他同学用拍手伴奏。
    【要求】做到两个乐器配合协调。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走欧"二分音符的节奏,而且学会了《大家来劳动》希望同学们学了这首歌之后,都能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会喜欢你的。新课标第一网
    第七课 小精灵
    教学目的:
    一. 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三.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怀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四. 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五. 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教学重点: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按节奏编创歌谣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小青蛙找家》
    1. 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2. 结合课本中的插图,编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小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3. 歌曲学会后进行游戏的同时可选择几名学生担任伴奏,木鱼为“XX”,碰钟为“X -”,注意敲击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协调。
    二. 编创与活动
    1. 结合本课主题“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 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节奏编创。
    3. 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三. 聆听《小青蛙》
    1. 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牙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话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2. 初听全曲。然后提示学生:“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小青蛙的叫声了吗?还模仿了哪个小动物的叫声?你知道哪里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描写了茫茫的夜色,还有狂风、云雾,你都感受到了吗?请你再听一次乐曲,当你听到你认为是描写了一定事物的音乐时,用动作来表现。”复听时,让学生听音乐随意做动作,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3. 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4. 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曲《花蛤蟆》,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 聆听《野蜂飞舞》
    1. 要示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结合课本两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 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谱,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 可以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 表演《小蜻蜓》
    1. 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2.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3.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4. 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并选择编创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 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 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法国号》
    1.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产《法国号》。
    2. 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 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 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二. 聆听《号手与鼓手》
    1. 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举手表示。
    2.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 分组表演。
    三. 表演《布娃娃弹琴》
    1. 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教师范唱,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歌声击拍。
    3.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3 2 1与2 3 2”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 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 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 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 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 复吸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五. 聆听《星光圆舞曲》
    1.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 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 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 编创与活动
    1. 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觉理解音的长短。
    2. 用比较的方法说也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 用打击乐敲击,就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 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七. 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个听辨强弱的游戏。
    活动方法:
    1. 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 教师击鼓的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强X X X X弱X X X X 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 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弱时逆时针走。
    4. 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到编创活动中。
    第九课 游戏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 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难点:
    唱《火车开啦》、《捉迷藏》,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火车开啦》
    1.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默读歌词。
    3.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4. 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
    二. 编创与活动
    1. 课本出现的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大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
    2. 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 ,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
    3. 学生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 可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三. 聆听《火车波尔卡》
    1. 初听乐曲前不做导言,让学生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象的事物。
    2. 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3. 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四. 编创与活动
    1. 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大家一齐唱开火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
    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游戏。
    2.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稿。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五. 聆听《捉迷藏》
    1.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 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六. 表演《躲猫猫》
    1. 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 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一学生跟节奏读词。
    4.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心里默唱。记住歌词。
    5. 听琴边拍手边唱歌。教师注意歌喉中“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
    6. 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歌曲开始游戏。学生可以编创游戏,共同商议游戏的方法,使大家在编创中活动起来。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 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三.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 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
    教学重难点:
    1.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编创与活动
    1认识锣、鼓、镲,学习其演奏姿势。可由教师逐一纠正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2.把学生分成小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 有几种敲击方法?
    (2) 怎样敲击长短不同的声音?
    3. 将各小组探讨过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一组发现的方法多,敲击出的不同的声音多。
    二.聆听《小拜年》
    1.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哪些游戏?
    3.复听音乐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或者由学生分组看图进行北方生活小品表演。
    三.表演《龙咚锵》
    1.用模唱的方法唱会歌曲《龙咚锵》。
    2.听歌曲《龙咚锵》的录音,学习十字步,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唱熟歌曲。
    3.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讲座打击乐伴奏的创,提出小组意见。敲击给大家听,选择几个合适的不同结尾,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成功与愉悦。
    4.编创秧歌舞动作,可选择红绸或手绢,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 游戏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收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 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五. 表演《新年好》
    1. 多听歌曲《新年好》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可加强学生每次感觉的目的性,如:感受节拍、哼唱旋律、默唱歌词、跟唱歌词等。让学生在感受中,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唱会歌曲。
    2. 全体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选两名学生为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用碰钟敲击每小节第一后。还可以敲击第三拍。
    六. 聆听《平安夜》
    1. 初听《平安夜》提示学生: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2. 教师将录音放弱,随录音讲述关于平安夜的小故事,让学生对这首歌有所了解,带着感情充分地感受歌曲安宁、祥和的音调,复听时随着歌声轻轻做动作。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音乐教案 |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音乐教案 |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