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7中考化学考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内容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化学考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更多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考化学考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碳的单质
    ①金刚石:a.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导电,导热,无润滑性。b.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②石墨:a.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性优良,导热性良好,有润滑性。b.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③几种无定形碳的比较:
    

     
    

    颜色、状态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作燃料、冶炼金属、制黑火药、制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活性炭
    

    灰黑色的多孔颗粒状固体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有吸附作用。
    

    焦炭
    

    浅灰色多孔性固体
    

    冶炼金属
    

    炭黑
    

    极细的黑色粉 末
    

    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颜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
    

    ④其他碳单质:a.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b.纳米碳管: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②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a.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b.
    2C+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
    ③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a.常见的反应:C+2CuO 高温=2Cu+CO2↑;
    C + CO2 高温=2CO。
    (注意: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所以条件是高温)。
    b.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易升华。
    ②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常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导致温室效应
    ①概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余的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③温室效应会使两极冰川融化,海 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会使土地沙漠化加快,农业减产,全球气候异常。
    ④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②化学性质:
    a.可燃性:2CO+O2 点燃=2CO2;
    b.还原性:CO+CuO 加热=Cu+CO2;
    3CO +Fe2O3 高温=2Fe+3CO2;
    c.毒性: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③用途:①用作气体燃料;②冶炼金属。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
      中考化学综合题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
      2017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元素记忆口诀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16: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