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知识脉络:小学儿童的思维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教师资格心理学知识脉络:小学儿童的思维”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思维的概述 识记: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2、思维的种类 (1)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有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3、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儿童概念掌握的形式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 4、创造性思维 (1)定义:运用全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发散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主要表现为流畅、变通和独特。 领会: 1、思维的过程: (1)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分析和综合。 (2)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2、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 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 领会: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这一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一般认为关键在四年级(约10岁~11岁)。儿童思维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正确的教育可极大的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 小学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随着知识的积累,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 3、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逐步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省,即“对思维进行思维”,以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 应用: 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联系实际) 发展儿童的言语。 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首先丰富儿童的词汇。其次通过阅读、写作掌握词的运用,使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向词的思维水平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儿童的词汇,推动思维的发展。 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运用实物、图片及各种直观教具,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组织参观、游览等活动。 (2)教师在丰富儿童感性经验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儿童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 3、在教学中加强对儿童思维的训练 (1)运用变式与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 (2)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A、教会儿童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 B、教给儿童逻辑推理的方法。 C、正确运用教学语言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3)适当开展思维形式训练和教学技术训练。 演绎推理训练;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思维冲击法训练。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