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执业药师2017西药学知识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
内容 |
本文“执业药师2017西药学知识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由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精心整理提供,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快跟着小编一起来复习吧。 第十单元 抗菌药物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 作用靶位: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酶。青霉素类作为PBPs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竞争性地与酶活性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 青霉素类药物对处于繁殖期细菌作用强,而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主要用于:G+、G-球菌及某些G-杆菌感染。 注意:多数G-杆菌无效! 有效的是——【前后联系】氨基糖苷类。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 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 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 2.吉海反应(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致症状(寒战、咽痛、心率加快)加剧——病原体死亡所致。 3.其他 ①大剂量应用——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 ②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钠盐——高钠血症——心力衰竭。 ③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钾盐——高钾血症、钾中毒反应。 ④长期、大剂量用药——菌群失调,出现二重感染(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 ⑤肌内注射区——周围神经炎。 (三)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2.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二、用药监护 (―)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 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 【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 (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 (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与血浆峰浓度关系较小——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维持即可. 血浆药物浓度低于MIC(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因此首要地是延长高于MIC的持续维持时间。当T>MIC%达到40%以上时,可显示满意的杀菌效果。 几乎无抗生素后效应和首剂现象。 血浆半衰期较短——仅约30min,药物经7个半衰期就将消失殆尽,青霉素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每隔6h给药1次。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青霉素类与酸性较强(pH3.5~5.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或作为溶剂,可失去效价并易致过敏性反应。 (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5.0~7.5)。 (2)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应新鲜配制。 (3)小容积、短时间——单剂量容积为50~200ml,不宜超过200ml;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既可在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 (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 (四)监护特殊反应 (1)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尤要注意。不可用于鞘内注射。 (2)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吉海(赫氏)反应。处理——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3)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大量应用青霉素钾盐——高血钾症,心脏停搏;钠盐——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 执业药师西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报名时间 2017上半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 2017年执业药师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7年执业药师西药学考试复习方法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