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止咳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通宣理肺丸 |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 |
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
孕妇,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慎用 |
紫苏叶 麻黄 前胡 苦杏仁 桔梗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壳 黄芩 甘草 |
杏苏止咳颗粒 |
宣肺散寒,止咳祛痰 |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
风热,燥热及阴虚干咳者慎用 |
苦杏仁 前胡 紫苏叶 桔梗 陈皮 甘草 |
清肺止咳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清肺抑火丸 |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 |
症见: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秘结 |
孕妇,风寒咳嗽,脾胃虚弱者慎用 |
黄芩,栀子 黄柏 浙贝母 桔梗 前胡 苦参 知母 天花粉 大黄 |
蛇胆川贝散 |
清肺,止咳,祛痰 |
肺热咳嗽,痰多 |
肺热咳嗽,痰多 |
孕妇,痰湿犯肺或久咳不止者慎用 |
蛇胆汁 川贝母 |
橘红丸 |
清肺,化痰,止咳 |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干 |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干 |
孕妇,气虚咳喘及阴虚燥咳者慎用 |
化橘红 浙贝母 陈皮 半夏 茯苓 苦杏仁 炒紫苏子 桔梗 紫菀 款冬花 瓜蒌皮 石膏 地黄 麦冬 甘草 |
急支糖浆 |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
症见:风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及寒证者慎用,因含麻黄,故运动员,心脏病,高血压慎用 |
鱼腥草 金荞麦 四季青 麻黄 前胡 紫菀 枳壳 甘草 |
强力枇杷露 |
清热化痰,敛肺止咳 |
痰热伤肺 |
咳嗽久经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因含有毒的罂粟壳,故 不可过量,久用,孕妇禁用,外感咳嗽及痰浊壅盛者慎用 |
枇杷叶 罂粟壳 百部 桑白皮 白前 桔梗 薄荷脑 |
川贝止咳露 |
止咳祛痰 |
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
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
脾虚便溏,痰多湿胜咳嗽着慎用,孕妇慎用 |
川贝母 枇杷叶 前胡 百部 桔梗 桑白皮 薄荷脑 |
二母宁嗽丸 |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
燥热藴肺所致的咳嗽 |
症见:痰黄而黏不宜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
风寒咳嗽者慎用 |
知母 川贝母 石膏 炒栀子 黄芩 炒瓜蒌子 蜜桑白皮 茯苓 陈皮 麸炒枳实 五味子 炙甘草 |
蜜炼川贝枇杷膏 |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
外感风寒咳嗽着慎用 |
川贝母 枇杷叶 桔梗 陈皮 水半夏 北沙参 五味子 款冬花 杏仁 薄荷脑 |
发表化饮平喘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小青龙胶囊 |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稀 |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稀 |
孕妇,内热咳喘及虚喘者慎用 |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白芍 法半夏 炙甘草 |
桂龙咳喘宁胶囊 |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
外感风寒,痰湿内阻 |
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外感风热者慎用 |
桂枝 龙骨 白芍 炒苦杏仁 瓜蒌皮 法半夏 牡蛎 生姜 大枣 黄连 炙甘草 |
泄热平喘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止咳定喘口服液 |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
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阴虚久咳者慎用 |
麻黄 石膏 苦杏仁 甘草 |
化痰平喘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降气定喘丸 |
降气定喘,祛痰止咳 |
痰浊阻肺 |
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禁用,虚喘,年老体虚者慎用,因含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慎用 |
麻黄 葶苈子 桑白皮 紫苏子 白芥子 陈皮 |
蠲哮片 |
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瘀伏肺证 |
症见:气促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 |
孕妇及久病体虚,脾胃虚弱便溏者禁用 |
葶苈子 黄荆子 青皮 陈皮 大黄 槟榔 生姜 |
补肺平喘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人参保肺丸 |
益气补肺,止咳定喘 |
肺气亏虚,肺气失宣 |
虚劳久嗽,气短喘促 |
外感或实热咳嗽,高血压和心脏病慎用,因含罂粟壳,麻黄,故不宜过量久服,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慎用 |
人参 五味子 罂粟壳 川贝母 苦杏仁 麻黄 石膏 玄参 枳实 砂仁 陈皮 甘草 |
纳气平喘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苏子降气丸 |
降气化痰,温肾纳气 |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 |
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
阴虚,舌红无苔者忌服,外感痰热咳喘及孕妇慎用 |
炒紫苏子 姜半夏 厚朴 前胡 陈皮 沉香 当归 甘草 |
七味都气丸 |
补肾纳气,涩精止遗 |
肾不纳气 |
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
外感咳喘者忌用 |
熟地黄 醋五味子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泽泻 牡丹皮 |
固本咳喘片 |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 |
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
外感咳嗽慎用,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慎用 |
党参 白术 茯苓 盐补骨脂 麦冬 醋五味子 炙甘草 |
蛤蚧定喘胶囊 |
滋阴润肺,止咳平喘 |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 |
虚劳欠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
孕妇及咳嗽新发者慎用 |
蛤蚧、百合、炒紫苏子、炒苦杏仁、紫菀、瓜蒌子、麻黄、黄芩、黄连、煅石膏、醋鳖甲、麦冬、甘草、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