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
内容 |
《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 师:那你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 教师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 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么? 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教师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教师出示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吗?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3、掌握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提问: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哪个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奥运代表团夺取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 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6、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110页例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0~50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 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三、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 四、巩固拓展,内化新知 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2、完成课本第112页练习十九的相关习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15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 师:2015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 (11℃) 师 : 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 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 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 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课后请欣赏折线统计图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