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
内容 |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4.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教学过程 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教师导入:我的微信群里发来一个链接,是关于寿光这三十多年变化的图片信息。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1.2 1981年寿光中心大街与今天寿光中心大街(渤海路) 3.4 80年代初期的百货大楼与今天的百货大楼(全部元中心店) 探究活动1 根据上述图片展示结合个人的感受跟同学们的交流一下,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主要从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用、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展示。 教师活动:这些显著的变化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社会? 幻灯片展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 “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教师活动:为了实现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幻灯片展示: “三步走”战略 师生互动:大家对照一下,我国目前走到了第几步? 总体小康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活动: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使我国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 师生互动:我们现在处于新“三步走”战略的第几步? 多媒体链接:Flash《光荣与梦想》 探究活动2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请你描绘一下你心中的中国梦。 (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结合国家层面或者个人生活层面均可。)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展示。 幻灯片展示: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方面;民生、环境方面;政治文化方面;社会方面;对外开放方面)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①一墙相隔两重天;真的是同一代人吗? ②环境问题 ③奢侈品抢购与书店冷清对比 探究活动3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上述图片,反视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结合国家层面或者个人生活层面均可。)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展示。 幻灯片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课后小结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课后习题 【课后练习】 1 、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答案:A 2、我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 ) A.刚解决温饱问题,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B.达到了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C.达到了全面小康 D.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答案:B 3、(单项)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B、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 D、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答案:A 4、(多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是: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C、建设生态文明 D、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答案:ABC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 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 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 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101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 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101页“名词点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请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2000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 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 ,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liuxue86.com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 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 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所小的小康。 (四)实例探究 [例1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 A. 解决温饱问题 B.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答案:B [例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 ) (1)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基本实现现代化 (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1)(2)(4) B.(2)(3)(4) C.(1)(2)(3) D.(1)(3)(4) 答案:D [例3]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 、改进党的建设 答案 A 课余作业 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