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7植树节活动方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植树节活动方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节假日栏目。 2017植树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背景 1979年2月颁布的《森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有关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的法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他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他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新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二、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知道植树节的意义及重要性。 2.增加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3.通过活动达到为校园、为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身边环境。 三、活动主题 “建设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四、主办单位 xx 五、协办单位 xx学院 六、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1日 七、参与人员 xx学院06级各班青年志愿者以及团委干部共50人 八、活动内容 1.06级各班制作一张关于“建设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海报,并张贴在学校食堂门口,以扩大宣传力度。 ①.提前通知xx级各班班委安排同学以各自班级的名义制作一张关于活动主题的海报。 ②.由团委统一收上以后择优选出2到4幅作品并在植树节当天张贴于学校食堂门口,以加强宣传力度。liuxue86.com 2.在3月11日上午8点,xx级各班青年志愿者在学校食堂门口集合,由团委干部统一带到永泉寺前门停车常,参加福州日报主办的“3.12美化xx”相关活动。 ①.3月11日早晨7点45分,各班青年志愿者准时在名师楼101集合; ②.8点整由团委干部将青年志愿者统一带到车站乘车前往涌泉寺; ③.9点30分福州日报相关领导说话,然后将大家带领到鼓山植树场地,植树活动正式开始; ④.植树完毕后各班青年志愿者及时负责处理好植树场地的卫生工作,然后由各班班长带领自行返回学校; ⑤.在青年志愿者返校后团委干部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宜。 3.3月12日各班参与活动的青年志愿者以及团委干部各写一份活动总结和感想上交团委。 4.3月12日当天在学校校门口悬挂有关“3.12植树节活动主题”的红底条幅 九、注意事项 1.活动人员必须统一配戴校徽,着装整洁。注意乘车安全。 2.活动人员必须服从负责人统一安排,不得擅自离开队伍。 3.植树时安全使用工具,服从组织者安排。 十、活动预算 条幅: 1条“活动主题” 80 车费: 100 合计:180 2017植树节活动方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园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学习准备: 1、活动前对园内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学习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内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 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7、总结分享:请幼儿谈谈对园内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小编特别推荐 植树节活动 | 植树节来历 | 植树节是哪天 | 植树节图片 | 植树节小报 小编特别推荐 植树节活动 | 植树节来历 | 植树节是哪天 | 植树节图片 | 植树节小报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