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中日两国近现代的重大史实,概括各阶段的特征。 2、掌握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正确看待与处理中日关系 教学重难点 明治维新、黄海大战、《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 教学过程 【导入】 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通过节选的三段文字导入这节课的复习主题—中日关系 【讲授】 (一) 古代篇—友好交往,源源流长 1、隋唐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唐朝去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明朝时,日本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平息倭寇,他训练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 (二)近代篇—波澜跌起 1、图片展示,让学生展示回答有关明治维新的的相关内容。 2、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对中国犯下了那些罪行? 3、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4、近代历史上历次大规模的中日战争的结果、原因、影响。 (三)现代篇—曲折发展 1、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了…… 归纳总结: 日本历史上三次腾飞及启示、古代日本——近代日本——二战后的日本 古代日本: 646年 大化改新 第一次腾飞 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liuxue86.com 近代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第二次腾飞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二战后的日本: 20世纪70年代 第三次腾飞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启示: ①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②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政策 【活动】 合作探究: 1、热点聚焦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岛争端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 2、动脑筋: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练习】 反馈练习——学以致用,亮剑中考。 1、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亮剑》中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体现这一做法的军事行动是 ( ) 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测试】 3、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 ① ③ ④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曲《毕业歌》回忆学过内容,然后提问: 1、有哪些国土的沦丧? (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阿古柏占领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 (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学习新课 (一)战前篇: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 (1)地理位置 岛国,领土少,资源缺乏。 (2)明治维新国力日强。 (3)用材料了解当时的日本。 材料一 开拓万里之波涛, 宣布国威于四方, 志在向海外扩张 ——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二 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25000人;40年内建立起完成的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明治维新之“殖产兴业”目标 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结合课本):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个词可以得出本次战争的性质。(侵略) 师:甲午战争是一次侵略战争。 3、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简述其过程) (二)战中篇 1、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看图了解) (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4) 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2、进一步了解邓世昌其人(利用材料和视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会怎么做? (2)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3、师:我们有如此勇猛的将领,有誓死追随的士兵,那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用材料得出) 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材料一:北洋舰队子1888年建军以来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船只,舰龄老化,作战时随船炮弹携带不足。 北洋舰队官兵可以携带家眷住在陆地上,把兵舰当作衙门,点卯应粮。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但由于李鸿章的消极避战,下令“如违令避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慈禧太后惧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所以支持李鸿章的“求和”主张。 由材料得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军备落后,军纪松弛; 决策者的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4、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是战争的结局。 (三)战后篇 1、了解《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危害?(了解《马关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结合《南京条约》,以及《马关条约》城市开放的图片。) 利用表格对比引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 2、台湾人民的抗日自救运动。感悟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利用图片和材料)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 -----许骧 课后小结 殇思甲午 镜鉴今天。 结合课件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老师结语:同学们历史已成过去,擦干昨天的血和泪,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立足现在,好好学习,勇于担当,相信咱们中国一定会永远屹立于强国之林。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