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图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 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liuxue86.com
    (3)实行八股取士。
    (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4)实行削藩政策。
    三、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四、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继续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5)动脑筋: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课后习题
    思考------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男孩:“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板书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
    (3)实行八股取士。
    (4)实行削藩政策。
    三、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其能初步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效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通过设疑、自我展示、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及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南京和北京的文化古迹,并多媒体播放图片:《南京城墙轮廓图》,之后提问:
    1、这些大家熟悉的著名古建筑是那个朝代的呢?
    2、南京城墙轮廓到底像谁的脸型?
    3、他和这个朝代又是什么关系呢?
    4、他和他的子孙是如何统治国家的呢?
    探究新知: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教师利用课件阐释明太祖图片
    提示问题: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地点、都城
    (2)教师进一步追问:朱元璋为了他的长治久安,他采取了那些统治措施?
    (3)小组展示,教师点评,补充。
    (4)教师补充问题,温故知新,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①行中书省设立于哪个朝代?明朝为什么废行中书省?
    ②丞相和中书省设立于哪个朝代?明朝为什么废丞相和中书省呢?
    ③锦衣卫的组成、职责、特点各是什么?
    ④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明朝的八股取士与以前的科举制相比有什么变化?造成了什么影响?
    回顾总结:科举制的雏形、形成、发展、僵化
    2、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问: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制度?
    教师:明太祖加强君权是为了使明朝长治久安,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
    (3)明成祖夺得帝位以后,迁都北京。
    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继续和发展?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知识点。
    课后习题
    15、《明朝君权的加强》评测练习
    检测提升:
    一、选择题
    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
    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
    4、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6、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执行削藩政策 ④设立东厂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7.明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8.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
    A.削藩战争 B.争夺皇位的战争   C.分裂战争 D.加强中央集权的战争
    9.明成祖迁都的原因是( )
    A.政治动乱    B.南方水患严重 C.外族入侵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明朝的科举考试命题范围包括( )
    ①四书 ②三通 ③五经 ④四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那位历史人物?
    (2)此人的上述言论抨击了明朝的什么制度?为什么?
    (3)此人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4)你认为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和明朝相比有什么进步?
    1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所未有过的?说明了什么?
    板书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2、加强君权的措施
    政治方面:(1)改革行政机构
    (2)设立锦衣卫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迁都(2)削藩(3)设东厂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