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有的人》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提供的苏教版《有的人》教案,欢迎阅读。 《有的人》教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liuxue86.com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生:动笔写。(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3、师:同学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以下内容形成板书】 生: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 师:这样,“有的人”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两两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是什么哲理呢?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 生:朗读。 师:很好。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 点击查看更多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案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