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陋室铭》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提供的苏教版《陋室铭》教案,欢迎查看。
    《陋室铭》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liuxue86.com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学案
    22 陋室铭
    课型:讲读 课时:一 主备人:李妍 审校:苏婉玲 时间: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22《陋室铭》答案(四)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以上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 《陋室铭》教案设计全部内容。
    《陋室铭》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
    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目标1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 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liuxue86.com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
    3、指名翻译。
    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
    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点击查看更多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案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