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醉翁亭记》教案
内容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醉翁亭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醉翁亭记》教案(一)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
    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醉翁亭记》教案(二)
    教学要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
    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liuxue86.com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3、出处: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
    1、生字:
    chúhèlángyáchánniàngzhé
    滁壑琅琊潺酿辄
    fēimínghuìyǔ
    lǚlièyáo
    霏暝晦伛偻洌肴
    sùhānyìgōngchóuyì
    蔌酣弈觥筹翳
    2、重点词: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⑤野芳发而幽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⑨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三、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⑦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5、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③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④划分层次?1、滁人游山之乐(……游也。)
    2、众宾宴饮之乐(……欢也。)
    3、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学生串译。
    3、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4、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第三课时
    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北宋)
    何谓“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在赏山水(二)
    乐在与众人醉(三)
    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醉能同其乐”)(四)
    (以乐掩其郁)“醉翁”主旨——→与民同乐
    二、艺术特点:
    1、结构严谨巧妙。
    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三、完成课后练习。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0: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