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 |
内容 |
《望月》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板书设计: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望月》教案(二) 望月(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教师导入: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 2、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月亮的图片 (简析: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图。 二、学习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学生自由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你读出了月亮的什么美?)——评价——再指名读。 教师小结: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 3、播放《春江花月夜》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简析: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走近文本,走出文本。) 过渡:月下的美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我想他一定是在梦中见到了月亮吧!中国是诗的国度,月亮一直以来被人们反复吟诵着。小外甥就知道不少,想一想小外甥和舅舅对诗该用什么语气?每一句诗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 三、学习第二段(3—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后同桌试练。 出示投影: “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圹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对诗,其余学生当评委,进行评价。 3、再指名学生表演对诗。 4、男女生分角色对诗。 (简析:学生只有沉入课文才能读出味来,教师让学生去体会,去揣摩,去品昧,通过上台来呈现对人物、对诗句的理解,通过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再让学生上台表演对诗。其过程体现了学生认知变化的过程,真实、自然,最后让男女学生分角色对诗,将学生兴趣推向高潮。) 教师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就是很好的说明,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关于月亮的诗句,你们找得怎样了呢? 5、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 (简析:让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平时积累,能激活学生平时知识的贮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储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过渡:月下吟诗,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呀!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的后气氛中。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相同的写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望着皎洁的月亮,你想和它说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在小外甥的眼里,也和你们一样,读读他如诗的语言吧!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13—19) 1、自由读读小外甥的话,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读小外甥的话,老师当舅舅,其余学生作评委。 品读:(出示投影)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指名读——评价——你体会到了小外甥的什么特点?——再读。 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啊!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我想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下吧! 3、师生分角色朗读。 (简析:教师只有让学生有充分地和文本接触,学生才能走近文本,沉入文本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朗读、评价、理解中逐步深入的,教师通过自己角色的扮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读、议、品的过程中学生才会逐步走向深入。) 小结: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让我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小外甥摇摇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教师引读最后一小节。 让我们来听着音乐静静地幻想吧! 出示明月图,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遐想…… (不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不相同的,倡导个性化的理解,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是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学生就有了收获,就有了发展……)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