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出国留学的苦恼 |
内容 |
转自:刘仰先生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08-09-08 03:53 陈先生在国内的个人事业还不错,挣了不少钱,买了大房子,离婚后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妻子。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陈先生很苦恼,原因是他的孩子。陈先生与前妻有一个男孩,已经20多岁,正是人生开始起步的时候,一系列的苦恼和麻烦都来源于此。 陈先生自己一直在国内工作,但是,他认为国内教育不好,几年前他把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小陈送到英国去念书了。其实,小陈在国内读书成绩就不太好,老陈希望儿子到英国读书后,即便不算一个读书的料,至少可以镀层金,将来看上去漂亮点。陈先生还觉得自己干的这行太辛苦,他希望儿子在国外学金融,毕业后可以在金融机构做"最干净"的白领,最好是外国企业,简简单单就能挣大钱。确实,有陈先生这种想法的中国人挺多。 国外大学虽然也有入学考试,但是,很多国外大学都把招收中国学生当成新的发财手段,因此,入学考试并不很严格,它主要是瞄着中国人的钱袋,顺便还能培养一些未来的"友好人士"。所以呢,小陈经过一番折腾,终于进了英国的大学,进了金融专业。 到小陈在英国毕业,老陈为此一共花费了约100万元人民币。老陈前妻的收入不高,这笔花费基本上都是老陈出的。老陈的年轻妻子要说还不错,对于丈夫为前妻的孩子花钱,没有多少怨言。在决定花这笔钱的时候,大家似乎都看到了未来的回报:找到一个好工作,100万元不会白花。但是,小陈在英国毕业后,这个长久的愿望变成了老陈的苦恼。 自从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外金融机构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利润减少或亏损,未来前途不明或暗淡,减员裁员很常见。小陈想在国外金融机构找一个工作本来就很难,因为他没有工作经验,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行业动荡中,找一个工作就更难。但是,小陈有一个优势。国外很多行业都有行业工会之类的组织,其中一个保护内容就是最低收入标准。然而小陈可以突破这个最低收入。也就是说,英国金融机构如果要雇用一个英国人,工资低了不行,但是,小陈可以接受比英国人更低的工资。在金融圈不太景气的时候,小陈的这个优势对于外国老板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发达国家行业工会之类的机构,统一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看起来确实不错,但要真正地贯彻落实,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杜绝或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换句话说,在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求职的都是英国本国人,这个制度比较容易实现;如果有很多比英国穷的国家来的人,寻求同样的工作,往往就会造成杀价、降价的局面。这一方面是来自不发达国家求职者的必然,同时也是发达国家老板的必然:同样的工作,如果有更便宜人才,降低成本为何不要? 正是由于这种降价的竞争优势,小陈在国外的一家大型金融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工资收入较低,扣除在国外的生活成本,基本上没有结余,甚至还不够。小陈不得不时常向父亲老陈要点钱,填补一下空缺。而且,工作的性质层次也比较低,看不到多大的前途。对于老陈来说,为儿子投入的100万元教育费用,不仅看不到回收的日子,还要继续花费,这是他的麻烦之一。麻烦之二来自于他现在的妻子。 老陈现在的妻子对于丈夫原先为前妻的孩子花钱,没有多少意见。但是,眼看现在还要继续花钱,并且很可能成为一个无底洞,自然会不高兴。老陈虽然收入还可以,但毕竟不是亿万富翁,也得量入而出。再说,现在的妻子与老陈生的女儿也有10岁了,凭什么前妻的孩子可以到国外上学,续弦的孩子就不可以?因此,现在的妻子自然要为自己孩子的将来打算,不能把钱花光了。更何况老陈已渐渐步入老年,赚钱的黄金时代快要过去,不把现在的家底留好,今后万一没了收入来源怎么办?因此,现在的妻子反对在100万之外继续花钱。老陈只好不让现在的妻子知道,偷偷摸摸地给远在英国的儿子一点补贴。 我们知道在美国有几千万"非法劳工",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合法身份。虽然"非法劳工"举行过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获得正式身份,美国总统也表示,出于人权,应该考虑这些"非法劳工"的请求。但是,实际上,非法劳工一旦获得合法身份,很可能就会变成失业人员。因为,一旦拥有了美国的正式身份,他就会受到工会的保护和制约,想要压低工资就很难。雇主们情愿再找其他非法劳工,也不愿找那些被"转正"的正式劳工,便宜啊。因此,美国总统说要给予非法劳工以合法身份,也只是说说而已,紧急状态下安慰一下。非法劳工的现象在欧洲国家也很多。 小陈在英国就面临这样的局面。发达国家为了避免外来务工人员抢了本国公民的饭碗,都有保护制度。以美国为例,一个美国企业或机构,如果要雇用外国人,必须公开发布这个岗位应聘的要求,几个月之内没有本国人应聘,或者本国应聘者达不到使用要求,才可以聘用外国人。因此,聘用外国人的情况大多出现在特殊人才的场合。而大量存在的非法劳工,一般都是比较低贱的工作,收入不高,本国公民情愿拿政府补助也不愿干。小陈自己对工作的不满与此也有关。他虽然在一家较大的金融机构工作,但并不是正式员工,收入不高,还是临时雇用。小陈认为,如果自己获得英国身份,就能改变这种状况。 有一些到国外读书的中国人获得了发达国家的身份,其中有些人是属于"特殊人才",有些是特殊的历史原因。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于接纳外国人为本国公民越来越严,小陈想通过就职的金融机构为他解决身份问题,几乎不可能。在被外国接纳的一些"特殊人才"中,有些人的特殊性并不在于他们的学问或专业,而在于他们与中国国内的关系,比方说某领导的孩子、亲戚。而小陈没有什么"特殊"。于是有人给小陈建议说,可以先找一家小一点企业谋职,与小企业老板达成一个秘密协议:小陈为他连续工作一段时间,比方5年,5年后,小企业主为他解决身份问题。交换条件是,这5年里工资收入很低。听起来是个还可以接受的方案,但是,老陈面临同样的麻烦:继续花钱,还要花5年。并且如何过得了妻子这一关? 更大的问题在于,有知情者给小陈和老陈指出这种方案的危险。在这5年里,小陈必须老老实实,与老板搞好关系,几乎是成天陪笑脸,小心翼翼、夹紧尾巴;而且,谁也不知道在这5年里,小企业会不会破产倒闭;更为要命的是,有的人已经遇到这样的事情:干到4年半的时候,老板找一点莫须有的理由,就把你炒了。当初的秘密协议上不了台面,打官司也没用。一些外国小企业的老板就是用这种方式,长期使用外国廉价劳动力。听完这番危险警示,小陈和老陈都不愿冒这个险。 于是,还有一个办法,看起来是最好的。让小陈继续在国外念书,念完硕士念博士,一定把自己念成"特殊人才",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是,老陈已经花了100万了,眼看收不回来。再要把小陈念到博士、博士后之类的"特殊人才",还要花多少钱?靠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并非人人都行。靠勤工俭学?小陈不愿吃苦,老陈也心疼。靠边工作边拿学位?本来送小陈出国念书就是镀镀金,小陈并不是读书做学问的料。最关键的是,老陈偷偷给小陈钱,已经被现在的妻子发现,两人开始分居。如果老陈继续让儿子在英国念完硕士、博士,估计没等到念完,老陈就要再次离婚了。 让小陈回国?首先,没拿到外国的身份,回来似乎等于白去了一趟英国,100万元不见具体成效;其次,当初与小陈一起的同学,没有出国留在国内完成学业,要么比小陈有出息,要么与小陈差不多。国内企业或机构不会因为小陈的外国大学文凭就高薪聘请,如果待遇一样,何必当初?再说,如果回国工作,100万元的投资,何时能够收回?再说,国内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也并不容易。 100万元教育费用花在英国了,没什么成效。是继续花下去,还是忍痛接受现实,老陈的苦恼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就是这么简单,也快把他逼疯了。怪孩子不争气?哪个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或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原想到外国镀镀金,没想到镀金的东西在国内已经不吃香。中国人现在需要真金了。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