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二)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二)”,同学们一定要加油复习教师资格考试,多看看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考试证书!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其中着重介绍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 论、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以及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 知识点梳理 1.相关概念 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岁、7岁―11岁、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是单向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儿童的思维是多维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可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4.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其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3)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推荐: 教师资格证有什么用处 小学教师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之错题的作用 考生经验分享:备考一个月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