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小学教育:《教育学》考试题型及复习内容解析 | ||||||
内容 |
关于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你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呢?一起来做一些教育学试题测试一下吧。小学教育:《教育学》考试题型及复习内容解析,详情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一、解释题(每小题3分,6小题,18分) 教育学: 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它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既包括依据什么目标组织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包括以何种形式来组织课程的问题。 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教学目标的全面、合理与个性化导向,是研究教学效率问题的前提。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二、辨析题(每小题4分,5小题,20分) 原理辨析 (教师)参考角度:(1)教师的性质。(2)教师的职责。(3)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语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训练的内容: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原理辨析(学生) 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一事实,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2)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概念辨析 (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三种) 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学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 特点: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 缺憾:分科过细,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兴趣的发展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来组织的课程。 优点: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性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缺憾:不利于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我国当代课外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学主体的创造性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补充: 综合课程: 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学科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而形成的课程。 特点 :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 核心课程: 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主张以人类基本活动为核心,重新组织各种学科知识,其教学时间约占课堂时间的25 %~40 % 特点:范围较小、课时灵活、主题新颖多变,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概念辨析(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学) 直接的道德教学:直接的道德教学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 优点:可以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实践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有利于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可以迅速地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学科教学中唯一可行的德育是间接的或渗透式的德育。其核心是态度或价值观的学习。“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另外教材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不仅来自教材本身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更来自使用教材的教师本人的课程价值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推荐: 教师资格证有什么用处 小学教师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之错题的作用 考生经验分享:备考一个月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