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 |
内容 |
《推敲》教案 教学内容 9.推敲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辨析词语的用法。 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整体结构。 教学 重难点 熟读课文,能正确辨析词语的用法;初步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 资源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字音,在文中划出,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斟酌、莽撞、簇拥、宽恕”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完成《习字册》第18页生字部分第一列描红,《补充习题》第28—29页第一、二题。 4.复习《好书伴我成长》P56古诗《题诗后》,结合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了解作者信息。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2分钟) 1.学生根据动作猜词语。 2.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门闩: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莽撞:鲁莽冒失。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宽恕:宽容饶恕。 3.齐读词语。 ●辨析词义 预设:“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说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地访问。 “即兴”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时”就是立即的意思。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朗读句子。 4. 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3分钟)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学程单1】 (1)快速地浏览课文,文中哪些段落叙述了《推敲》这一故事的全过程? (2)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3)学习时间:5分钟 1. 学生自主学习。 2. 学生展示。 (1)课文的第二至七自然段讲了推敲的全过程。 (2)一(1)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二(2-7)讲了推敲这个故事。 三(8)推敲的引申义 预设:不能,因为第一段介绍了贾岛的生活境遇,以及他的社会地位,为后文闯入韩愈仪仗队会致大罪埋下了伏笔;最后一段则是使文章更加完整,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6分钟) 1.学生朗读古诗。 2.“推”和“敲”都读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 谈话导入 1.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2.【板书:推敲】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3.“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第一组:贾岛 和尚 韩愈 仪仗队 第二组:斟酌 推敲 妥帖 恰当 第三组:门闩 推敲 沉睡 毛驴 大街 闯进 礼貌 簇拥 避让 莽撞 宽恕 皎洁 吟哦 2.导学 (1)指名朗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读读第二组词语,有什么发现? 理解门闩、皎洁、莽撞、吟哦、宽恕的意思。 (3)完成词语区别练习。 出示填空,让学生填一填,为什么要这样填,引导学生分辨词义。 a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 )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A拜访 B访问 b半路上,他想起昨夜( )写成的那首小诗‥‥‥ A即兴 B即时 c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 ),读起来也响亮些. A宁静 B安静 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学习单】 3.导学: (1)课文哪些段落叙述了《推敲》这一故事的全过程? (2)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4.思考:第二段就写了题目“推敲”这个故事的来历,那么开头和结尾能否省略?为什么?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1.出示: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两条理由,第二条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这么说?可让学生课后讨论一下。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P30第四题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教师叙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9推敲) 二、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宽恕、莽撞、犹豫不决、簇拥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三、讨论分段 (1)生默读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师生共同评议。 分为三大段: 一、(1自然段) 贾岛家贫出家。 二、(2-7自然段)讲了推敲这个故事。 三、(8自然段)推敲的引申义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你关注了哪些文字?在旁边写批注。 交流。 作业 设计 ★背诵古诗《题李凝幽居》 抄写本课生字词。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一、三、四题。 教学内容 9.推敲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即使……也……”造句。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贾岛做事认真、严谨创造的精神。 教学 资源 1.《爱推敲的果戈理》 果戈理:他的主要作品有:著名长篇小说《死魂灵》;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他的作品发表之前,总要请人提意见。他对每一部作品都反复推敲,一再修改。甚至是已经写完的作品,只要自己认为不满意,就毫不惋惜,付之一炬。其中《死魂灵》的第二部就是由于自己的不满意而烧毁的。 2.《爱推敲的李绅》。 李绅:人们都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是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 学生经验 学生对这故事很熟悉,理解上没有障碍,主要是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预习 设计 1. 阅读《一课一练》第28页《王安石推敲文字的故事》。 2.回忆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哪句话或哪个词语经过推敲后修改得更好的?把它记录下来。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2分钟) 1.学生齐读课题。 2. 唐朝著名的诗人——贾岛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二板块:精读2—7自然段(25分钟) 【学程单】 ①轻声朗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出示的填空题,用铅笔在书上做出标记。 (1) 贾岛去( ),不巧( ),贾岛( )写下了( )这首诗。(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二:( )三:( ) ②和小组内同学交流。 ③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预设: ①贾岛去(拜访李凝),不巧(李凝不在家),贾岛(即兴)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②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读出宁静美好的感觉。】 ③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预设: ①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推)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②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所表现的内容。 ③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④学生个别读,齐读句子。【如痴如醉】 ⑤专注 投入 好学 执著 一丝不苟…… ●预设: ①结果他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和(韩愈)商量了起来。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好,理由有三:一:(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三:(读起来也响亮些)。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位同学一人演贾岛,一人演韩愈,注意人物的语气。 ③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自由练说四个问题。 指名说。 第三板块:精读第8自然段。(7分钟) 1.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5分钟) 1.学生齐背《泊船瓜洲》。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个绿字就把江南春色写活了。 3.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关于“推敲”一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相机板书】 那在故事中,贾岛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呢? 3.是呀,难怪人们要称他为“苦吟诗人”(相机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去好好读读这个故事,好不好? 第二板块:精读2—7自然段 【出示学习单】 导学: ●问题(1) ①指名回答。 ②是什么样的景色让贾岛产生了作诗的兴致呢?请同学们看图。你能从书中找出描写这幅图意境的句子吗?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③正是这种意境让贾岛触景生情,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李凝幽居》。 过渡: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可是贾岛却不这么认为。 ●问题(2) ①指名回答。 ②你看,为了这一个小小的字眼,贾岛费尽了心思。看课文插图,说图意。 ③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这幅图?用波浪线划出来,读一读。 ④指导朗读:把贾岛此时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⑤读着这段话你想到哪些词语形容贾岛当时的情形? 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问题(3)(4) ①指名回答。 ②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③听了韩愈的解释,你想起了前文哪一句话? 小结:诗记叙的是访隐士李凝未遇一事:僧人的好友居住在远离人境的地方,这里不仅没有邻居,而且平日也极少有人造访,以至门前小径长满了荒草,在这里或歌或舞,或吟或赋、或品茗或抚琴,自在无碍,清静悠然。在这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友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籁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鸟,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扑棱棱”飞出侦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归为宁静。这响中寓静,以响衬静,使静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 ●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第三板块:精读第8自然段。 过渡:是呀,贾岛作诗的态度真严肃认真呀,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真是名副其实的“苦吟诗人”。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推敲”一词的由来,那什么叫“推敲”呢?(相机出示句子) 2.齐读第8自然段。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还记得宋朝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州》这首诗吗? 2.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绿”好在哪里呢? 3.教师总结:对,就因为这样,王安石这个推敲文字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用“即使……也……”造句。 2.完成《一课一练》剩余题目。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整个经过的? 二、精读第2-7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2-7自然段, 是什么样的景色让贾岛产生了作诗的兴致呢? 出示插图,指名说说画面。 你能从书中找出描写这幅图意境的句子吗?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1)正是这种意境让贾岛触景生情,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我们来读读。 (2)出示《题李凝幽居》 (3)师小结:贾岛去拜访李凝,不巧他不在家,于是贾岛即兴写下这首诗,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4)过渡: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可是贾岛却不这么认为。 2、引读: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1)你看,为了一个小小的字眼,贾岛费尽了心思,课文中哪句写出了这幅图,画出来,读一读。 同学们知道“吟哦”的意思吗?看图想象一下,贾岛骑在毛驴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师请同学来演一演。 (2)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他们会说些什么? (3)现在你感觉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能读出贾岛如痴如醉的样子吗? (5)小结: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贾岛反复斟酌。(板书:反复斟酌) 过渡: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四至七自然段。出示: 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1、我们来把这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就读贾岛与韩愈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同桌两位同学一人演贾岛,一人演韩愈 2、小结贾岛听了韩愈的解释,连连点头,将“推”字改成了“敲”字。 3、出示诗,再次齐读《题李凝幽居》。 三、学习第八小节。 过渡:这首《题李凝幽居》一直流传至今,关于“推敲”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1、同学们,推敲原来是指两个不同的动作。学了课文,你们知道现在人们用“推敲”指什么吗? 2、学了课文,你觉得贾岛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的来历,希望你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能学习贾岛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 作业 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剩余题目。 2. 熟读课文,讲述故事。 ★★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