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池上》教案
内容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池上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手实用资料栏目。
    【池上教案(一)】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
    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liuxue86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