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一)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课文。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三 学习准备: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 (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 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 自主读书 1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 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3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 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复习 1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 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 重点研读 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 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 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 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 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 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 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 、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 、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 、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 、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 、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