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
内容
    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谢谢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掌握暑假、似乎、犹豫、终于 、纪念、鼓舞、决心、居然、手脚并用、白发苍苍等词语。练习用“……比……”、“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导学案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写了哪些人爬天都峰?爬上去了吗?
    2、他们是不是很轻松地爬上了天都峰?是怎么爬的?谁来说一说?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读,思考: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2、看投影或图片: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看:这就是天都峰,它是黄山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接近90度。请大家仔细看图,看能不能用一两个字总结一下天都峰的特点(给你的印象)?(板书:高、陡)
    3、下面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找出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说明天都峰的高、陡,把它画出来?
    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从以下两点理解: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A 我是怎么观察天都峰的?(抬头望)为什么要“抬头望”?(高、陡)
    B 这句话中有两个语气词?谁能找出来?(啊 、哩)
    “啊 和哩”这两个词表达了“我”的惊叹,那么“我”在惊叹什么?
    C 峰顶这么高,高得仿佛怎么样?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在云彩上面呢!)
    ②、面对险峻的天都峰,“我”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
    (板书:能爬上吗?)
    ③、教师引读:是啊!“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学
    生接读“从天上挂下来的,”教师引读:“真叫人??”生:“发颤!”
    (板书:挂下来 发颤)
    A “笔陡”是什么意思?(教师以简笔画演示:笔直陡峭,仿佛从天上挂下来)
    B “发颤”说明了什么?“我”为什么“发颤”?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略)
    1、总结过渡:
    ①、天都峰如此险峻,所以“我”心里有点害怕“发颤”,也难怪“我”有的怀疑:自己能爬上天都峰吗?
    ②、下面听老师读课文(三、四、五段),想一想: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板书:不再犹豫)
    A 犹豫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大家?(拿不定主意)
    B“我” 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去,所以拿不定主意。想一想,面对困难,你犹豫过吗?谁来用“犹豫”造个句子?(☆提前造好)
    2、这时,“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遇了。
    3、当老爷爷碰到我时,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4、“我”又是怎么问老爷爷的?
    5、 这两句话中都有“也来”这个词,两个“也来”说明“我”老爷爷都是怎么想的呢:
    6、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到:老爷爷和“我”互相佩服,都很惊讶。
    7、指名再读“我”和老爷爷的话。
    4、讲读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结果怎么样?
    2、 引导:“我”奋力向上爬着,老爷爷肯定也是在奋力攀登,“奋力”是什么
    意思?(充分鼓起劲儿来。课文中指努力向上攀登)
    3、请你画出能够说明“我”奋力攀登的词。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一会儿…… 手脚并用 爬呀爬 终于
    4、奋力攀登的结果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有关课文?(第七节)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过奋力的攀登,我们(板书):终于到了天都峰的最险处鲫鱼背这个地方,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8、9自然断,
    思考: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分角色朗读
    3、看投影片(或小黑板,用不同颜色笔分开):老爷爷和“我”互相道谢的话。
    4、读老爷爷的话,“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果然吗?能换成什么词?
    (居然: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险峻的天都峰,表示出乎意料,可换成“竟然”)
    5、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我”?
    6、读“我”的话,我为什么要谢谢老爷爷?
    6、学习最后一节
    1、这时,爸爸部怎么说的呢?指名朗读最后一节。
    2、“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板书:汲取力量)
    3、这一老一素不相识,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4、学生自由发言。
    7、复习,看板书,简单小结
    九、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只要有决心, 有信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在 与人相处中,同
    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相机板书。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四、课堂检测
    1.组词。
    陡( ) 乎( ) 攀( ) 思( )
    级( ) 颤( ) 勇( ) 取( )
    2.理解词语。
    笔陡:
    奋力:
    五、课后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0: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