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4初三历史复习资料:农村 农业 农民问题 | |||||||||||||||||||||||||||||||||||||||||
内容 |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