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香港施政报告公布!扩招、放宽兼职,求学就业多重利好!
近日,中国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出台,重磅消息不断。
对于教育界影响的消息是,中国香港锐意打造“国际高等教育之都”,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将非本地生限额由资助学额的20%增至40%,并增加招收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地区学生。建议已咨询八大意见并获支持。
什么是非本地生?
非本地生泛指所有非中国香港身份的学生,包括内地及国外的学生。
一般来说,占非本地生大多数名额的是内地高考生。
扩招后,非本地生由20%限额涨到40%,即港八大将收6000名非本地生。这对内地有意向升港八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
该计划在10月25日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中公布。
不仅如此,除了提高港八大非本地生名额之外,中国香港也拟着手推进另外几项重要工作,包括:解决副学位与内地互认;推动中国香港内地双学位课程扩展;提供相应的实习签证,增加STEM(STEM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学科)人才相关的工作岗位及薪资待遇、挽留人才等举措引进生源、留住毕业生,可以说,每一项都与内地学生息息相关。
解决副学士学位与内地互认
副学士制度是起源于英美的一种学位制度,2000年引入中国香港,目的在于增加大专学历的人口。副学士是相当于大学本科的前两年(大一、大二),读完毕业后可以升读学士。
也就是说假如中国香港副学士能与内地互认成功,高考失利的同学,除了复读、上大专以外,又多了一个选择,即先攻读副学位,再升入更好的本科院校继续大三大四的课程,最终在不额外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拿到学士学位。
目前内地已认可中国澳门的副学位,但还没有与中国香港副学位互认(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推动内地、中国香港双学位课程扩展
中国香港高校还将持续加深和大湾区分校之间的协作,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建立及招生,推动双学位课程的扩展,让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就能拿到两地的毕业证书,毕业后更方便选择是否到中国香港就业。
双学位课程是学生在内地校区和中国香港本部学校各学习两年,并同时取得两地毕业证书。该课程是提升跨校园协同效应、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和提升招收非本地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提供实习签证、协调就业机会
对于毕业后未能及时找到正式工作的人才,中国香港地区计划扩大实习签证至内地居民。也就是说,各位同学之后即使没有找到正式的全职工作,也可以申请实习签证到中国香港地区实习(<12个月),积累经验最终留港。
另外,对于各方面人才,特别是STEM人才,政府要协调更多就业机会,包括充分利用8大中心、大湾区、北部都会区的优势,促进人才、企业和工作岗位之间的良性互动。
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职业训练局(职训局)2024/25学年起入学的指定全日制文凭课程外地学生,毕业后可留港一年,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此安排会试行两年再作检讨。
之前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规定必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学历,现在放宽到文凭(类似内地的大专),不过必须是24/25年起入学的,逗留期限也只有1年,比本科以上的少了1年。
研究生在港学习期间可参与兼职工作
政府指为增加在港留学生学习及增值机会,11月起,暂免在港就读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增进他们对在港工作体验和认识,提升毕业后留港发展的意欲。安排将试行两年,受惠学生超过35000人。
专上院校非本地生限额升至40%
教育方面,政府扩大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 2024/25学年起,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将提升一倍至40%,专上院校可因应本身条件,循序渐进吸引更多外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以高质量教学和配套,让专上院校扩容提质。
增加五成“一带一路奖学金”名额
2024/25学年起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的名额五成;并会逐步增加中国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由每学年300个提升三分之一至400个,吸引更多杰出人才来港就学及进行研究。亦会持续推行“香港卓越奖学金计划”,每年资助100名本地学生升读境外知名大学,扩阔本地学生的环球视野。
对港八大的高考自主招生有什么影响?
针对高考生:每个学校针对内地生名额高考提前批填报。港中文,港城市需要看今年的招生简章,每个省之前是5-15人会提升到10-30人。
高考自主招生人数几乎都是翻倍增长,直接看数据:
港大:300提升到600人
港科大:190提升到380人
港理工:300-400人提升到700-800人
港浸会:110-130人提升到220-260人
港岭南:50人左右提升到100人左右
港教育:50人左右提升到1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