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多国敲响气候警钟
近日,河南遭遇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每小时的降雨量达到200毫米以上,突破了历史极值。按照郑州市7446平方千米的面积计算,郑州一小时下了14.9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10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不止在河南,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创纪录的暴雨、寒潮和异常炎热天气相继登场。
在欧洲,多地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大量房屋和道路。据不完全统计,这次“世纪洪灾”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已造成超过200人死亡,超过1300人失联。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灾情时,直呼德语字典中已找不到词来形容。
在美洲,“千年难遇”极端热浪席卷北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极端干旱,美国多个城市气温创极值,巴西也遭遇了91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就连北极圈内,也在上个月出现了罕见高温,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北纬73度的气象站在6月30日气温升至34.3摄氏度,大幅刷新北冰洋沿岸地区最高气温纪录、较常年同期偏暖25摄氏度以上。
可见寰球同此凉热,无人是一座孤岛。对于极端天气发生的原因,气候专家表示,全球变暖正在使极端天气变得更加可能和频繁。在人类的影响下,地球气候系统正从“缓慢”量变转为“激烈”质变。
近年来,国际灾害数据库收录的包括洪水、风暴、干旱、极端温度、野火在内的五种主要极端天气灾难事件总数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后,人类每年经历的极端天气灾难大多在300-400次之间,也就是说,在全球平均每天上演一场或大或小的极端天气灾害。
那么,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哪些国家更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呢?对此,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对全球181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形成了一份指数报告(The ND-GAIN Country Index)。
根据该报告,挪威是应对气候变化准备最为充分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新西兰、瑞典、芬兰和丹麦。前五名中,有四个国家都位于北欧地区,这些国家相对较为富裕,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非常积极,均制定了较高标准的碳中和目标,并致力于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此,这些国家更有能力迎接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新西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表现上也非常突出。2019年底,新西兰议会通过了“零碳排放”法案,计划在非农业领域,到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新西兰政府还承诺,在未来10年内种植10亿棵树,并确保到2035年,新西兰电网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
第六名到第十名分别是瑞士、新加坡、奥地利、冰岛和德国。前十名中,新加坡是唯一的亚洲国家。新加坡一直在履行《巴黎气候协定》中做出的承诺,实施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该国计划在本世纪下半叶,尽快实现净零排放,也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清除量达到平衡。为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了总值20亿美元的绿色投资计划,投资于绿色发展的企业以及基金。
一系列信号表明,极端天气将会更加频繁地侵袭我们的家园,人类必须加快采取更为有效的行动了。而这些应对气候变化更为积极的国家,将成为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