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选拔尖子生?

  “美国SAT考试相当于中国高中毕业的通考,难度系数不高,所以考满分的大有人在,被美国名校拒绝者也不乏其人。”康奈尔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康奈尔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主任李善军介绍,“其实,美国大学在整体评估录取中,所看的远不止分数,还要看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智商和情商,后者体现在领导力、热心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考试考得好,只代表你能做出人家给的题目。考试有能力,不代表思考有能力。”李善军说,但是科学的重大进展,完全是靠没有人走过的路、没有人讲过的话推动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才行。

  “我们学校中国来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与美国学生的很大区别,在于独立精神没有后者强。美国学生一来学校就有很多想法,而多数中国学生没想过,或者想得较泛、较浅。”李善军举例,比如把一项工作交给中国学生,许多人通常照老师布置的一二三去完成。美国学生做完一二三后,会主动地延伸出四和五,甚至会质疑老师交代的做法的合理性。而许多中国学生缺乏这种主动性,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李善军认为,这与美国学校更多地采用研究、探讨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和逆向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和创造性不无关系。

  “课堂讨论,是美国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他人的观点。”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指出,提问或者质疑能带来深入的思考。美国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培养发问、培养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美国班级人数少,老师水平高,许多质量好的高中数学老师都是博士毕业,有教大学的能力,能更多地兼顾每个学生。课堂发言的时候,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

  美国这种讨论式教学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支撑:一是学生与老师一样拥有同等的提问与质疑的权利。二是教授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们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

  “许多媒体称,‘中国学生数学比美国学生好’,这是一种误读。”丘成桐表示,“一些中国学生数学好,其实大都是考试好,从早到晚训练考试,考试技巧好,但对学问本身的兴趣并没有那么浓厚,而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最终还是靠兴趣。做学问就要凭兴趣做,要为学问而做学问!”

  李善军对此也有同感:“美国学校的质量差距大,有些两级分化,数学平均水平低。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数学平均水平较高,但尖子生的水平比不上美国。美国有专门培养尖子生的一套制度,让天才有地方学习和发挥天赋。我同事的孩子今年9岁,如今在上高中的课程。”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境华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