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改编自鲁引弓“中国教育四重奏”系列的第三部电视剧《小舍得》引发热议,该剧讲述了不同家庭在孩子即将“小升初”时面临的不同挑战。观众表示:“小孩焦虑,大人焦虑,这部剧让大家一起焦虑”。
当然,让人焦虑的不是剧本身,是因为它“踩”在了社会情绪的焦灼点上(“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作业焦虑、升学焦虑……),以及它所展示的中国教育“内卷现状”。
《三联生活周刊》刊登过一篇描述中产阶级鸡娃的长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上最好的小学,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的大学的概率;上最好的大学,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在《面向未来的大学教育》的演讲中指出,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全民教育焦虑下,除了鸡娃还有别的选择吗?
如果说我们的青少年是“紧张的一代”或“紧绷的一代”,那么,欧洲的青少年恰恰是“放松的一代”。
以马耳他为例。
所有学生可免费参加的艺术和文化活动!“Cutural Pass”(通往文化之门)项目是由教育部主导,为成千上万的马耳他学生提供机会熟悉戏剧、舞蹈和其他文化活动。
教育部长巴特罗说:“艺术和文化与学术技能一样重要……,我们希望文化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们将更好地发展对于自我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幸福感。”
这些道理,中国家长和老师也都知道,但面对考试和升学压力,我们不得不摇摇头,那么,是什么给了马耳他教育“任性”的底气?
资料显示:“平均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一所学校”,马耳他教育资源人均比例7:1,为世界领先水平。
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哪个学区教育质量高、哪所学校录取率高发愁了。
英国脱欧后,欧洲英式教育就看“他”
作为一个英联邦体系的国家、世界第七大英语国,“欧洲小英国”马耳他被誉为欧洲英语培训之都。
英国公布的留学生签证规则明确指出:马耳他被加入“可接受”英语国家清单,持有这两个国家高等学位或护照,将被认为可以证明其语言能力而无需另外进行英语语言测试(如雅思)。
英国留学生签证新规中“可接受”英语国家清单
即,拥有马耳他护照或者申请人持有马耳他高等教育学位,将自动满足英国留学生对于语言的要求,无需额外语言课程和语言成绩要求。
可见,在马耳他生活和学习的相关经历,会大大有益于未来的教育、职业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规划。
马耳他除了是“英联邦国家”之外,还是申根国、欧盟国和欧元区。
“四位一体”的国家身份,为留学生大开方便之门:享受欧盟国教育高福利标准,持学生申根签证在26国之间畅行游学,学费、生活费直接使用欧元来结算,避免了多次换汇损失。
欧美名校跳板,通往“清北”的快车道
教育品质高、价格低、求学方便还不是最关键,更吸引人是马耳他的正统美式/英式教育;学分互换机制灵活、成熟,是通往欧美名校的黄金跳板。
全国共340多所学校,高校老师大都毕业于牛津、剑桥、哈佛等名校,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美国、英国、挪威等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学生。
各院系中心与世界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特别是英国、美国的大学保持着良好的研究和合作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在享受碧海蓝天的同时完成学业后,将来:
如果去欧洲进修,利用欧盟学分互换体系申请欧洲高校,非常便捷;
如果去澳美加,纯正的英语基础、关联的专业课程,开启崭新校园生活,轻轻松松;
如果留在马耳他,低成本完成学业的同时,收获快乐童年,未来还能以华侨生身份低200-300分入读北大清华。
小小的马耳他,孩子教育大惊喜。
最后,引用《小舍得》中的一句名台词:“愿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能不畏舍得,在成长的旅途中收获自己的答案。”